绪论¶
约 3819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13 分钟
本章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及学习价值、方法等。使初学者对课程有概略的了解,指导初学者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是个历时的过程,从理论上讲,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我们知道,现代汉语是指五四以后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依此类推,古代汉语就是指凡五四以前历代的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同其它语言一样,也有书面语、口语两种形式。由于缺乏科技手段,口语、方言没有过多的记录,材料为数不多,因而我们今天所能接触到的古代汉语,只是三千多年来的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
(一)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历来众说纷纭,主要代表有王力、吕叔湘、刘坚、太田辰夫等。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
上古汉语——先秦西汉
中古汉语——东汉、魏晋南北朝、隋
近代汉语——唐、宋、元、明、清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二)古代汉语书面语系统¶
1.文言文¶
- 它是以先秦时代的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形成的书面语言,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历史典籍;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它吸收、融化方言口语中的有用成分而成为词汇丰富、语法相当严密、具有全民性的书面语言。
2.古白话¶
- 它是指以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一定时代口语相接近的一种新的书面语言,如六朝的笔记、神话小说,唐五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人的话本,金元的戏曲、元明清的白话小说以及其它通俗文学作品,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徐时仪《汉语白话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方言口语词例示
-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史记·张丞相列传》)
-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世说新语·规箴》)
- 粟四斗,买铜古路锅用。(《布绁褐麦粟入破历》)
- 因说昔时京师有营妇,其夫出戍,尝以数十钱托一教学秀才写书寄夫云:“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忔(音㬳)憎,每日恨(入声)特特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去声)囊,不要吃温吞(入声)蠖托底物事。”秀才沈思久之,却以钱还云:“你且别处倩人写去。”(吕居仁《轩渠录》)
- 子善问《南有嘉鱼诗》中“汕汕”字。曰:“是以木叶捕鱼,今所谓‘鱼花园’是也。”(朱熹《朱子语类》)
古汉语是古代文言和口语的总称。就学习古汉语来说,文言文在古汉语中占重点地位。因为文言文规范性较强,能阅读文言作品,也就基本上能看懂古白话。另外,古代用文言写作的东西范围很宽广,无论是政治、哲学论著,科技文献,文学中的诗、文、词乃至戏曲、小说都经常有许多的文言成分起著作用。所以学习古汉语的重点应该是文言文。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时尚、超越前卫。古代汉语在高校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轻视,甚至认为是“夕阳专业”,觉得不学之乎者也无所谓,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
(一)、为何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1.继承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
- 中国典籍汗牛充栋,如: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敦煌文书、大藏经等。
2.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
-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孔子学院的建立等。
3.信息化、智能化的需要¶
- 各种语料库的建设,如大型语料检索库。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价值¶
1.准确理解语言¶
- 走马观花、落成典礼、救火 厮打
-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史记·屈原列传》)
- 疲,惫,极也。(《广雅·释诂》)
2.沟通古今方言¶
- 赣语:间、街、夹、嫁、睡觉、长江等都读K声
- 闽语:歌、豪
- 粤语:吉屋出租、空、冇
- 彦子却是浑厚,今人却是聂夹,大不同。且如当官,必审是非,明去就。(朱熹《朱子语类》)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懦弱”,不知何据。应按陈本、院本作“聂夹”。 上海、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江苏吴江黎里、浙江富阳等地的方言中有个“那价”、“那介”、“那加”、“那亨”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一:“中宗景龙中,召学士赐猎,作吐陪行,前方后圆也。有二大雕,上仰望之,有放挫啼曰:‘臣能取之。’乃悬死鼠于鸢足,联其目,放而钓焉,二雕果击于鸢盘。狡兔起前,上举挝击毙之,帝称那庚,从臣皆呼万岁。”
3.促进研究型学习¶
- 教材疏漏
- 人教版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清·沈复《童趣》)
- 课本教材对第二段第一句对 “私”并未注解。在查阅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有的教辅资料将“私”解释为“我”,如《跟我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即作此解。但第一段“余忆童稚时”、第三段“余常于土墙凹凸处”、第四段“余年幼”等句中,作者对自己的称呼都是“余”,没有用到“私”来自称,为何偏偏要在第二段段首句“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用“私”来自称呢?
- 高校文科教材《古代汉语》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语文教材注释曰:“为长者折枝,对长者弯腰作揖。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古代汉语》教材注释说:“枝,通肢。折枝,指按摩。”“折枝”解释为弯腰,古无旁证;解释为折树枝,则有些怪异,为什么非要为长者折树枝?东汉赵歧的《孟子》注:“折枝,案摩,折手节、解罢枝也。少者耻见役,故不为耳,非不能也。”
中医类文献
-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段逸山《医古文·华佗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
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记,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同上)
-
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伤寒论》第48条)
-
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针灸甲乙经》卷八)
-
任应秋《如何学习内经》:“经中文字,同此一字,平庂不同,意义悬殊,同此一句,句读离合,词义迥别。”
4.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生物学
-
国学大师徐复的最后遗嘱:“你去孔子学院教书去,好好教书,一定要搞好教育工作。”
-
白鱀豚(白鳍豚)发现权问题。
-
《尔雅·释鱼》:“鱀ji,是鱁zhu。”郭璞注:“体似鱏,尾如鮈鱼。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
1993年12月18日新闻:熊猫吃铁
-
最早熊猫的记录《诗经·大雅·韩奕》:貊或貔
-
晋郭璞注《尔雅·释兽》: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犊情、食铜铁及竹骨。
医学
-
美宝国际集团徐荣祥教授1993年获得美国“人道主义奖”,是1978年设立以来第一个“外国人”。解决了传统烧伤“左手拿刀”、“右手拿药”干式疗法的烧伤创面疼痛、创面感染、创面进行性坏死以及深Ⅱ度烧伤疤痕愈合的四大国际性技术难题。
-
其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的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Harmony, to reinstate and reinforce”(天人合一、扶正固本)。
天文学
-
英国26岁哈雷1682年发现,因而命名。
-
然而,世界上第一次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是《春秋》:“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
-
第一次记录《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援殷人其柄。” (公元前1057)
-
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内,出土一幅慧星图,画有29种慧星,形状和名字都离奇古怪。
数学
-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被誉为“世界数学运用之父”,经典语录:“中国数学,不仅要振兴,更要复兴”、“将来的数学,应该是走中国古代数学道路,而不是国际道路,这是一条总的趋势”、“创新,创新,再创新”。(中央电视台2007年6月25日)
提高人文素养
-
六经皆史,文史哲不分家。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是学习古代文学、历史、哲学乃至科技的入门钥匙。
-
凫,雁丑。(《尔雅·释鸟》)
-
1956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刊登过一篇《闻一多先生“诗新鸿台字说”辨证》误解为“凫和雁都很丑(不漂亮)”
-
2005年5月1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清华大学之行,校长顾炳林(物理学家)对小篆作品结结巴巴,竟误“赠送”(present)成“捐赠”(donation)。
-
清华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刘江永教授把“小篆”说成“小隶”。
-
清末外交官、中国驻新加坡首任总领事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诗《赠梁任父同年》:“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2005年7月12日台湾新党主席殷慕明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经济学家)误用典故。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清陈奂:“流火,火下也,火向西而下,暑退将寒之候也。”
-
交际品味,如“安”、“绥、祺、祉、福”等。
三、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一)、基础课——理论性¶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 如:说明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现象等。
(二)、工具课——实践性¶
古代汉语课是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四、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一)、树立历史的观点¶
学习古代汉语,首先要树立历史的观点。应该认识到: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由于现代汉语是继承古代汉语的,所以我们阅读古书比较阅读外国书容易得多,有许多词语是一看就懂的;同时,由于语言是发展的,发展意味着变化,古代汉语无论在语音方面、语法方面、词汇方面,都跟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时代和我们距离越远,语言就越难懂。
(二)、抓住词汇这个重点¶
古书都是行之于书面的,因此除了研读诗歌和韵文,语音方面可以看轻一些。语法固然重要,但由于语法的稳固性比较强,古今的差别还不至于太大。至于词汇,它的古今变化是很大的,而且变化的速度比较快。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 有信数书至,无信心相忆。(古乐府) - 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世说新语·文学》)
(三)、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
-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
- 常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
- 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
(四)、多阅读多背诵熟¶
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五)、勤查工具书¶
五、参考书目¶
(一)、教材¶
-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2003年
- 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重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 郭锡良、李玲璞主编:《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1998年
- 胡安顺、郭芹纳主编:《古代汉语》(上、下册),中华书局,2006年
- 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主要参考文献¶
-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98
- 说文解字 许慎 中华书局 1999
- 同源字典 王力 商务印书馆 1999
- 中国文字学 唐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 古汉语虚词 杨伯峻 中华书局 2000
- 汉语史稿 王力 中华书局 2004
- 马氏文通 马建忠 商务印书馆 2000
-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杨伯峻 语文出版社 2001
- 音韵学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中国音韵学史 张世禄 商务印书馆 1998
- 诗词格律 王力 中华书局 2000
- 中国训诂学史 胡朴安 商务印书馆 1998
- 训诂学 洪诚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 古代汉语通论 王宁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古汉语词汇纲要 蒋绍愚 商务印书馆 2005
(三)、参考期刊¶
- 《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修辞学习》、《方言》、《修辞学习》、《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 》、《当代语言学 》、《语文建设》